我们生活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因“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有一本书,叫《时间悖论》(The Time Paradox),中文版名叫《津巴多时间心理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在这本书里,津巴多把人的时间观念分成了面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大类,又进一步分成六种: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关注当下的宿命论时间观、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关注未来的时间观,以及超越未来的时间观。基于这些时间观念,提出了六个悖论,都很有意思:

  • 你对时间的态度对你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可你自己可能很少觉察到
  • 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适度的认识预示着健康的生活,而极端偏激的看法则必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于享受生命而言,现在时间导向是非常有益的,但过分的沉溺于现在时间导向中却掠夺了生命的快感
  • 过分的专注于未来可能会适得其反
  • 过度以未来为导向和过度以现在为导向一样都是有害的
  • 偏执于未来的时间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人们生活得很好,但在其他情况下很糟糕

津巴多认为,最好的时间观是一个平衡的组合:强烈的积极怀旧时间观 + 适度的未来时间观 + 适度的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 + 极少的消极怀旧时间观 + 极少的当下宿命主义时间观。

的确如此。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由过去建立了自信,对现下生活满意且享受,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间观。这的确是理想的状态。

但是这个状态并不容易达到。我们的生活经常过于忙碌,在难得的休息时间也往往因为疲累而只能陷入会让自己后悔的认知瘫痪状态。在回顾过去时我们心怀悔恨,在当下觉得一切都无意义,至于未来,哪有时间去考虑未来?

所以城市病和空心病是如此普遍。要避免这些问题,该怎么做?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在这方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很值得一读。当能够做到前三个习惯时,差不多就可以达到平衡的时间观念组合了。


本文由ChatGPT, Github Copilot 协助完成。

本周的成果

  • 休息得不错
  • 稍微有些恢复精力了

本周的改变

  • 关注呼吸与气血

做得还不错

  • 睡眠很好
  • 吃了很多东西

做得不太好

  • 没有运动
  • 也没怎么看书

下周的目标

  • 恢复健康
  • 看一点书